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一項戰略決策,能夠幫企業提高整體績效,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組織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潛在益處是:
a) 穩定提供滿足顧客要求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b) 促成增強顧客滿意的機會
C) 應對與組織環境和目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
d) 證實符合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能力
質量管理體系采用過程方法,結合了“策劃-實施-檢查-處置”(PDCA)循環和基于風險的思維
過程方法可以使組織能夠策劃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PCDA循環可以使組織能夠確保其過程得到充分的資源和管理,確定改進機會并采取行動
基于風險的思維可以使組織能夠確定可能導致其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偏離策劃結果的各種因素,采取預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現的機遇。.
在日益復雜的動態環境中持續滿足要求,并針對未來需求和期望采取適當行動,這無疑是組織面臨的一項挑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組織可能會發現,除了糾正和持續改進,還有必要采取各種形式的改進,如突破性變革、創新和重組。
質量管理七項原則: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領導作用
----全員積極參與
----過程方法
----改進
----循證決策
----關系管理
為什么采用過程方法
質量管理體系倡導在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提高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一個體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有效和高效地實現其預期結果。這種方法使組織能夠對其體系的過程之間相互關聯和相互依賴的關系進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組織整體績效。
過程方法包括:按照組織的質量方針和戰略方向,對各過程及其相互作用進行系統的規定和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結果?赏ㄟ^采用PDCA循環以及始終基于風險的思維對過程和整個體系進行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機遇并防止發生不良結果。
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過程方法的益處是:
a) 理解并持續滿足要求
b) 從增值的角度考慮過程
c) 獲得有效的過程績效
d) 在評價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改進過程
在新標準中,提出“基于風險的思維”的概念
基于風險的思維是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基礎。
為了滿足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組織需策劃和實施對應風險和機遇的措施。應對風險和機遇,為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獲得改進結果以防止不利影響奠定基礎。
某些有利于實現預期結果的性況可能導致機遇的出現,例如:有利于組織吸引顧客、開發新產品和服務、減少浪費和提高生產率的一系列情形。利用機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包括考慮相關風險。風險是不確定的影響,不確定性可能有正面的影響,也可能有負面的影響。風險的正面影響可能提供機遇,但并非所有的正面影響均可提供機遇。